赴山河之约!国庆假期,他们这样过
“堵车、排队、看人山人海,睡觉、上网、尝各色外卖”也许这是很多人脑海中国庆假期的样子。今年的假期,对很多同学来说,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在地大,有一群师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利用国庆假期在秭归产学研基地和武汉周边,补上迟来的线下野外地质实习课。
准备已久的实习补课
8月下旬,随着全国和武汉的德尔塔关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校研究决定,将野外地质实习尽快转至线下进行。各学院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制定了国庆假期线下实习补课方案,重点对每天的线下实习路线进行规划。8月24日,学校召开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布置会。会上,副校长王华对秋季学期教学工作和地质类专业线下实习及补课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
随着国庆假期的来临,各学院带队老师9月28日就来到秭归和黄石大冶铁矿等地,提前备课、做好相关实习准备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质学习非常注重野外实践,同学们到野外亲身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和描述各类地质特征,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野外实习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实操、思考才能扎实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资源学院沈传波老师说。在本科生院、后勤保障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校医院、各学院等相关单位的密切协作下,线下补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假期首日的秭归之旅
10月1日清晨,环境学院的辅导员孟庆达老师清点完人数,大巴车慢慢地从未来城校区出发了。从武汉最东边到秭归县城,近400公里的距离,是长达8个多小时的旅程。当天,最后一辆大巴载着海洋学院19名学生驶入基地,参加此次实习的414名学生全部顺利抵达秭归。国庆假期第一天,秭归实习基地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实习师生。
召开实习动员会
办理入住、领实习用品、召开实习动员会,听老师讲解秭归区域地质概况,熟悉实习补课整体安排,做好野外实习各项准备。实习补课的各个环节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国庆实习的别样体验
茅垭村、青林口、黄花场、链子崖,橙色的安全帽,黄色的安全服,一群群地大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秭归的青山绿水间求索地学的奥秘,在野外实践的熔炉中锤炼地质技能,于壮美河山中领略地球科学的魅力。
资源学院皮道会老师在茅垭村路线授课
“屈原故里,脐橙之乡。在这个特别的国庆假期里,我们来到了名字已经听过无数遍,却未曾亲眼看见的地方——秭归。这次的实习,就好似一个‘网友见面会’,那些之前只能在照片上看见的现象,仿佛一下子鲜活了起来:青林口的丘状交错层理和脑海中的印象一模一样,高家堰的沉积旋回因为风化似乎又变了些样子……期待未来两天的链子崖和黄花场,为这次暑期没有彻底完成的实习画上圆满的句号”,资源学院021193班佟傲同学说。
海洋学院师生在大冶地区实习
400公里之外的武汉周边,在咸宁通山的隐水洞、黄石大冶的矿山公园,资源学院和海洋学院的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着北戴河实习的线下补课环节。
环境学院柴波老师和学生在长阳路线实习
“本来十一假期想回家看看,因为要补课让我有点遗憾。但是,这几天老师们在野外认真地授课,基地的工作人员在辛勤地劳动,还有真实的野外场景带给我全新的认知,地质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巩固,我觉得国庆实习也是一番别样的体验”,环境学院042193班参加周口店实习补课的陈鹏飞同学说。
工程学院蔡静森老师和学生在野外观察岩石
“虽然在国庆假期补课老师和学生都少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是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扎实的地质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工程学院的蔡静森老师说。
海洋学院刘占红老师在花鸡坡带领学生观察岩石
“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祖国大地沧海桑田的变化。拔山超海之力,既是我们实习的内容,也是祖国河山变迁的动力,更是我们建设祖国的无穷潜力。在这个国庆假期,我们以双脚丈量祖国,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海洋学院241191班林穗艳说。
据悉,此次国庆期间在秭归和武汉周边的实习涉及资源、环境、工程、海洋四个学院,共有670名学生,57位老师参与其中,实习将于10月6日结束。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